2013年參加者楊繼祖
KC曾參加過不同的慈善探訪及步行籌款活動,2013年他希望可以親身為水富苗圃兒童福利院「踏踏實實」做點事,於是參加了童樂行。他除了是攝影師外,還加入了工程組,與其他組員一起為水苗做了些工程,包括:為禮堂裝設音響設備、組裝舞台及其他小型維修工程等。
完了童樂行後,KC在2014年5月參加了「尋訪待助兒童工作組」,與太太一同走進山區,找尋有需要的孩子。以下是KC在兩次尋孤工作組後的感想:
~~~~~~~~~~~~~~~~~~~~~~~~~~~~~~~~~~~~~~~
各位曾經支持過我參與慈善活動的朋友們:
繼去年12月參與苗圃行動去雲南水富兒童福利院做義工和步行籌款後,在過去的5月6日至10日,我和太太又參加了工作組去山區為招收孤兒做家訪,感受良多。比起過去山區探訪,探望其他孤兒院,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想了一下,不如把它寫出來與各位分享,以答謝各位善長仁翁。
苦:以前從報章、電視媒體描述貧窮,自已亦去過貧困地區家訪,沒甚麼特別感覺。這次家訪使我真正感覺到甚麼叫做窮,甚麼叫做家徒四壁。屋內白天一片漆黑,看屋頂滿天星星,看屋外牆上透過一道道的光缐已不稀奇。最令人震憾的一家,外面看不出甚麼特別,但家裡找不到甚麼傢具擺設,主廳只有一幅壽木—屋主只有婆孫倆—無言。
樂:以前參與苗圃步行籌款,甚麼行路上廣州、茶馬古道、助學長征等等,都試圖讓參加者去體驗一下山區兒童的上學情況,可是真正能體會的是這次。可以說是攀山涉水,有路、無路、好路、爛路、懸崖、峭壁都試過,一走就是個兩小時,少點耐力都不行。幸好我們這班都是走慣山路的,才能完成任務。也給我們機會真正體驗當地村民上下山,小孩上學的實況。天公作美,我們在路途中並沒有下雨,但很多路段情況惡劣,除了帶路的村委,我們工作组的人都滑倒過,苦不苦?每人感覺不一樣,我們卻認為幸運,給我們機會體驗,一樂也。
喜:在工作組期間,我們需要福利院的員工幫忙做翻譯,觀察到他們和當地民政人員、村委等人的投入,使我們感覺到我們並不孤單,不是只有我們香港來的人有心,國內亦有許多有心人。光看到其中那個幫手做翻譯的員工講到聲音沙啞,最後失聲要請替工,還繼續與我們一起工作,我感到這個兒童福利院是有前景的。這也是我參與這個孤兒項目的其中一個動力:希望將水苗搞好,作為其他院舍的榜樣;也為將來苗圃籌辦新一間福利院提供經驗。看到他們對工作的熱誠,我相信我們的付出將來會影響到內地地方政府和民間組織把兒童福利院搞得跟水苗一樣好。
以上謹為個人感言,與大家分享的目的亦只是感激大家過去的支持。若有其他朋友想瞭解更多,我亦樂意個別介紹,多謝。



